2016年7月29日星期五

翠華業績倒退原因

翠華毛利率升1.7個百分點。(資料圖片)

要論當今流行做生意手法,不得不數「開分店,上市,賣盤」三部曲。上市不足4年的翠華(1314)看似走這條路。上周突停牌,復牌前公布控股股東獲第三方洽購股份。翠華最終會否賣盤仍是未知之數,截至今年3月底業績倒退卻是事實。收入雖增3.7%至18.68億元,但年內純利大減54%至7,247.1萬元,是自2012年上市以來首次倒退。零售市道轉差、訪港旅客人數減少,收入仍增長已算不錯。政府統計處資料,由去年4月至今年3月,「食肆總收益」1,048.62億元,按年增3.5%,包括港式茶餐廳在內的「中式餐館」同期增長僅1.3%。反觀翠華,香港業務期內收入增3.3%至13.09億元,增長率雖略低於全港食肆平均數,但高於中式餐館平均。至於內地業務按國家統計局資料,同期「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」按年增9.2%,但翠華收入只增4.1%至5.44億元,反映表現低於市場平均。

此外,收入之所以增加,主要是年內加開分店,每間餐廳平均收入反跌。首先是香港業務,來自餐廳收入總額(港區收入減去合營企業銷售)是13.05億元,與自營餐廳數目34間相除,每間餐廳平均收入是3,838.29萬元,按年跌8.7%。至於內地業務,來自餐廳收入總額是5.43億元,與自營餐廳數目24間相除,每間餐廳平均收入2,264.55萬元,按年跌幅達17.6%。值得留意,新店貢獻的收入不足1年,因此必定拉低平均數。可是,翠華未有公布同店銷售表現,上述分析只能反映概況。

毛利率方面,期內有71.3%,升1.7個百分點。管理層解釋採取集中採購以獲價格優惠、推措施減低食材浪費及設中央廚房降食物加工成本。競爭對手大快活(052)和大家樂(341)毛利率又如何?若銷售成本只計食物成本則分別是75.3%和68.5%。翠華雖不及大快活,但較本地一哥大家樂為佳。毛利率雖改善,但經營開支增13.9%,多賺的毛利不足以抵銷開支升幅,當中包括員工成本、餐廳租金及折舊費用。論對盈利衝擊之深,餐廳租金的影響最大,對收入的比率增1.2個百分點至16.7%。因分店數目(不包括合營企業)增18.4%至58間。若簡單地將租金開支除以餐廳數目,每間分店平均租金減5.5%至537.14萬元。接著是折舊費用,對收入的比率增0.9個百分點至6.3%。因餐廳數目增加導致折舊成本上漲。此外,年內多間餐廳錄虧損,故若干固定資產須減值2,777.7萬元,並計入其他開支內。

最後是員工成本,對收入比率增0.6個百分點至27.5%。年內加開新店,員工人數增7.4%至4,175人。將員工成本除以員工人數得出的平均年薪為12.28萬元,較去年減1.2%。值得一提,若將員工人數除以自營餐廳數目,每間餐廳平均需配備72人,較去年度的79人降9.2%。但如前所述,每間餐廳平均收入下跌,不知會否與人手配置數目下降有關?站在顧客角度,最關心是否物有所值。以目前一個早餐B盛惠33元為例,當中9.5元是食材成本、9.1元是人工、5.5元是租金、2.1元是折舊、5.6元是其他,餘下1.3元是股東和少數股東應佔純利。說到股東,相信今年最開心,除派中期股息2仙外,管理層建議派末期股息1.5仙和特別股息1.6仙,共5.1仙,比去年每股盈利5.07仙還高。翠華股價由年初1.81元跌18%至目前1.49元是後話。業績倒退,加大派特別股息,把全年盈利派盡,大股東是否如股票編號般與翠華「一生一世」,我們拭目以待。

原文刊於:am730 2016-07-29

&&&&&&&&

沒有留言:

LinkWithin

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