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2月10日星期二

蘋果與微軟的真正對決


最近蘋果(NASDAQ:AAPL)公布本年首季度(截至2014年12月底3個月)業績,季度純利180.2億(美元,下同),按年增達37.9%,據說還創美企史上最賺錢季度紀錄。此前紀錄由埃克森美孚於2012年創下,該年單季純利159億元。這個世界真的變了,現在賣手機比賣石油賺錢。

季度純利創新高,當然有賴銷售收入飆升。由於iPhone銷售表現理想,單季銷量急升46%至7,446.8萬部,帶動收入增57%至511.8億元,也令首季總收入增30%至746億元。那麼競爭對手微軟(NASDAQ:MSFT)的Windows Phone表現又如何?同一期間,即2014年10月至12月,微軟賣出1,050萬部Lumia phones,若加上同期賣出的3,970萬部non-Lumia phones,該季賣出手機數量是5,020萬部,銷量只及iPhone的67.4%。手機收入方面,期間微軟收入共23億元,金額也只是iPhone的4.5%而已。一個有趣發現,將兩家公司手機銷售收入除以銷量,得出金額是每部手機平均價格,結果微軟是45.8元,蘋果卻是687.3元!

雖然兩者相差甚遠,若論賺錢能力誰較優勝?按微軟季度報告披露,手機於該季毛利3.3億元。由於銷售成本包括因收購Nokia而產生1.2億元攤銷費用,撇除此影響後的毛利是4.5億元,毛利率將是19.4%,代表每賣出100元能賺19.4元毛利。iPhone毛利率又如何?蘋果沒有披露詳情,但iPhone貴為公司最賺錢產品,毛利率必然高於蘋果整體毛利率,此數於該季是39.9%。換言之,微軟手機賺錢能力只及蘋果一半。但這樣說有欠公允,因計算微軟手機時包括non-Lumia phones。雖則如此,若拿兩家公司於該季毛利率比較,微軟高達61.7%,遠較蘋果的39.9%為高。有趣的是,若看溢利率,即將純利除以收入,微軟和蘋果分別是22.1%和24.2%,兩家公司的整體盈利能力其實是差不多。

手機如此,平板電腦又如何?先說iPad,今年首季銷量只有2,141.9萬部,較去年同期減18%。銷售收入更跌22%至僅89.9億元。按蘋果解釋,部分原因是iPad用家延長換機周期,另一原因則是「Cannibalization(自身蠶食)」,即某產品銷情受公司其他產品影響而下跌。雖然蘋果沒有明言,但相信是新推出的iPhone 6 plus影響iPad mini銷路。雖然兩者規格各異,但屏幕大小相似,產品可能出現替代情況,消費者須要在兩者當中作出選擇,只購買其中一款產品。

其實Cannibalization於蘋果而言並不陌生,早在iPhone推出時已被人質疑會否影響iPod銷量。及後iPad推出,市場也認為將影響Mac銷情,蘋果行政總裁Tim Cook當時答覆很有意思,他說:「Our basic belief is,if we don't cannibalize,someone else will」。這句說話源於教主Steve Job,其意思明顯不過,就算自己不打自己,人家也會打。既然如此,何不自己先來做?Tim Cook還解釋,他們並不害怕,因相比iPad和Mac,整個Windows PC市場大得多。現在回看,iPad不是成功搶佔部分市場嗎?只不過Cannibalization從未停止過,現在輪到iPad mini被iPhone 6 plus蠶食了,真有點「可憐剃頭者,人亦剃其頭」的味道。

iPad如此,微軟推出不久的平板電腦Surface又如何?微軟沒有公布銷量,但同期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增2.1億元或24%,主因去年6月推出的Surface Pro 3需求強勁,抵消舊版本下跌影響。以此倒算,Surface於該季銷售收入10.9億元,金額只及iPad銷售12%。但為何iPad收入下跌而Surface卻上升?個人相信這是另一番Cannibalization,因Surface定位不是平板電腦那麼簡單,而是企圖取代手提電腦。這麼說,Surface不單與iPad競爭,還與MacBook Air較量。

有一個疑問,以去年全年銷售收入計,來自Surface的收入只佔總收入約2%,微軟值得花資源去發展硬件嗎?想深一層,相信微軟最終目的是要保住Windows的市場優勢。試想想,若愈來愈多人轉用iPad和MacBook Air,意味更多用家轉用蘋果作業系統。不要忘記,目前Windows是微軟旗艦產品,去年收入達168.6億元,佔總收入約19%之多。如此看來,兩家公司真正對決其實在於作業系統,難怪微軟宣布推出Windows 10時,容許用家免費升級了。兩虎相鬥,最終得益還是用家吧?

文章來源:am730 2015-02-10

&&&&&&&&

沒有留言:

LinkWithin

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