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23日星期四

為何山水水泥純利下跌


最近某大行發表研究報告,指內地第四季水泥價格升勢不再,並且以華北和華西地區尤甚。報告續指,因山水水泥(691)約有20%產能位於東北,加上下半年是水泥市場旺季,市況勢必影響銷售,故削減其目標價。

山水截至今年6月底中期業績已不太理想,上半年銷售只增4%至73.49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純利更大跌57.9%至僅1.52億元。反觀其他同業卻全部有雙位數增長,如安徽海螺(914)銷售和純利分別漲22%和93.3%、海螺創業(586)增12.3%和80.3%、中國建材(3323)增10.4%和40.8%、中材股份(1893)升16.5%和50.5%及華潤水泥(1313)升17.9%和76.9%。即使西部水泥(2233)雖然同期銷售增長較差僅1.5%,但純利只減4.6%,整體表現較山水還要好。

為甚麼山水的收入增加,但純利反而減少呢?或許我們先了解其收入上升原因。山水三類主要產品包括水泥、熟料和混凝土,期內銷售均較去年同期增加。但貢獻集團收入接近八成的水泥銷售額只增1.7%至58.52億元。雖然銷量增6%至2,435.5萬噸,但平均單價卻跌4.1%至每噸240.3元。換句話說,水泥在上半年的銷售表現是「價跌量升」。至於佔總收入約12.5%的熟料銷售額增達13.9%,因銷量升7.3%至450.8萬噸,及平均單價提高6.2%至每噸202.6元。另外,佔總收入約6.7%的混凝土表現較突出,銷售額升74.5%,主因銷量增69.5%至163.6萬立方米,及期內平均單價升2.9%至每立方米302.4元。綜合來說,熟料和混凝土銷售表現是「價量齊升」。

整體收入增加純利卻下跌不外乎兩個原因,就是毛利減少和開支增加,山水則兩點皆是。首先講講毛利,按道理,銷售增加,經營成本自然也上升,只要後者的增幅不超過前者,就能保持毛利率。可是,山水期內的經營成本增加6.4%,較收入的升幅為高,導致毛利率下降1.8個百分點至20.9%,毛利也因而減少4.2%,相當於少賺了6,805.8萬元。為甚麼銷售成本增加?根據中期報告披露,主要是原材料、折舊和攤銷,及其他成本所致。以金額計算,原材料上升最多,期內增了9.6%,或多花了1.62億元。此外,原材料佔收入的比例也增加了1.3個百分點至25.1%。數值轉變有三個可能性,一是原材料價格上升,二是所用原材料數量增加,三是兩者皆是。可惜的是,中期報告沒有透露是那個原因。此外,若以升幅計算,折舊和攤銷增加最多,期內上升16.4%,佔收入的比例也增加了0.8個百分點至7.3%。中期報告也未有解釋原因,相信是產能增加所致。例如水泥的產能於期內增加了5.4%至9,760萬噸。至於熟料和混凝土的產能也分別增加14.8%和15.1%。

接著是開支,若按各項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去看,3項重要開支均有上升。當中包括銷售費用,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20.4%至2.14億元,佔收入的比例也上升0.4個百分點至2.9%。管理費用也一樣,金額增加8%至5.73億元,佔收入的比例則上升0.3個百分點至7.8%。論升幅最大則要數財務費用,期內金額增加19.4%至5.73億元,佔收入的比例則上升1個百分點至7.6%。

財務費用增加的原因,相信是通過借貸去增加資本投資,這就難怪折舊和攤銷上升。瓜瓜發現了有一個有趣現象,假設水泥於上半年的產能相當於全年的一半,即是4,880萬噸,但期內水泥銷量卻只有2,435.5萬噸,兩者相除得出的49.6%就是產能使用率了。換句話說,水泥目前的生產能力只使用了約一半。以為水泥很低,原來熟料和混凝土更低。以相同方法計算,熟料上半年的產能有2,318.5萬噸,同期銷量只是產能的19.4%;混凝土上半年的產能有840萬噸,同期銷量只是產能的19.5%。

折舊和攤銷是固定成本,不論產能使用了多少,成本也不會隨銷量而改變。樂觀點看,只要山水能提升產能使用率,就能將每個生產單位的銷售成本下降。可是知易行難,按中期報告的分析,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,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不再,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滑,令水泥市場需求趨弱。既然如此,為何山水仍要增加產能呢?實在不解。

文章來源:am730 2014-10-23

&&&&&&&&

沒有留言:

LinkWithin

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