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5日星期二

報章收入如何轉變

香港免費報紙競爭激烈,收入主要依靠廣告支持。最近翻看星島新聞集團(1105)年報得知,據廣告資料服務商於去年的統計,免費報章廣告收入續升,收費報章廣告收入卻停滯不前,因此認為免費報章的市場份額正擴大,且還併佔收費報章的廣告市場。面對如此情況,傳統報章的收入有甚麼影響?以星島為例,其免費報紙《頭條日報》於05年7月創刊,看前一年即04年,其廣告收入對發行收入的比例是3比1,到十年後的今天,即是去年,此比例已升至5.8比1。無獨有偶,另一間傳統報業經濟日報集團(423)也面對相同情況,其免費報紙《晴報》於2011年7月創刊,於前一年,即2010年至2011年度,集團廣告收入對發行收入比例是3.6比1,到2013年至2014年度升至5.1比1。

換句話說,從前報社每賺取100元收入,當中約75至78元是來自廣告,餘下的22至25元則來自報章和雜誌等發行。到了現在,廣告收入升至84至85元,發行收入則降至只有15至16元。由此可見,傳統報業的收入結構正在轉變,對廣告收入的依賴正逐漸增加。

究竟兩家報業集團最近的財務表現如何呢?先講收入和毛利,截至去年12月底,星島總收入20.36億元,按年減少7.9%。但由於同期銷售成本減少12%之多,最後令毛利略增0.7%至7.1億元。收入之所以減少,主因是2012年有一筆來自合營企業的一次性收益,故將去年計算增長的基數推高。其次是廣告收入跌2%,年報沒有披露具體原因,只透露其免費報章《頭條日報》和《英文虎報》的廣告收入持續增長。地產市道在政府「辣招」下轉趨淡靜,或因而影響收費報章《星島日報》的廣告收入。

至於經濟日報集團截至今年3月底收益10.65億元,金額雖較星島低,但按年增達3.1%。此外,由於同期銷售成本減1.4%,令毛利大增13.3%至3.63億元。收益增長主要是廣告收入帶動,雖然收費報章《經濟日報》的廣告收入於年內輕微下跌,但免費報章《晴報》的廣告收入卻增長可觀,因此令整體的廣告收入增加了5%,金額相當於多賺2,853.3萬元。

至於盈利能力,兩家集團的毛利率都差不多,星島有34.9%,經濟日報則有34.1%。有趣的是,若與上一個財年相比,兩家集團的毛利率均增加了3個百分點。星島沒有具體解釋原因,只約略透露與白報紙價格下調有關。反觀經濟日報,其解釋就詳細得多,他們也是受惠於白報紙價格下降,由於相關成本減少了12%,而且佔經營成本總額約11%之多,因此令毛利率得以改善。

接著是純利,兩家集團都出現倒退,星島的純利於2013年減少12.2%,主要是分佔合營公司利潤減少所致,若撇除此項,星島的業績基本上持平。至於經濟日報,2013年至2014年度的純利下跌了53.9%,主要原因是2012年至2013年度有一筆6,840.1萬元的出售物業所得收益。或許這樣說,若不計算此項特殊收益,經濟日報於該年其實是錄得虧損,但去年度因表現理想而轉虧為盈。

雖然兩家公司毛利率接近,但計一計淨溢利率,星島有5.2%,經濟日報則只有2.8%,反映出經濟日報的經營成本對收入的比率較高。就以最大的經營開支,即僱員成本為例,於2013年至2014年度,經濟日報的僱員成本是4.74億元,對收入的比率有44.5%,即是每100元收入當中,44.5元需要用在僱員薪酬和福利上。

反觀星島,2013年的僱員成本是6.96億元,對收入的比率只有34.2%,遠低於經濟日報的水平。此外,若計算僱員的平均年薪,經濟日報是31.7萬元,星島只有29.5萬元,難怪經濟日報的淨溢利率較低。

無意中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,論董事會成員的平均年齡,經濟日報是58.7歲,星島則是53.7歲。雖然經濟日報較高,但星島董事的年齡差距卻較大,最年輕和最年長分別是33歲和81歲,經濟日報則只是41歲和66歲。根據港交所(388)於2012年所做的調查發現,香港上市公司董事平均年齡是53.7歲,換句話說,經濟日報高於平均,星島則與平均看齊。

文章來源:am730 2014-08-05

&&&&&&&&

沒有留言:

LinkWithin

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