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3月13日星期四

UNIQLO有幾迅銷

說到UNIQLO(優衣庫),想必大家不會陌生。無他,在各大購物旺區都能見到其蹤影,而且產品種類繁多,價錢又相對便宜,難怪經常人頭湧湧。認識此店時就有一個疑問,究竟「UNIQLO」是甚麼意思?從中文維基百科中得知,原來他們最初的名稱是「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」,並且以「UNI-CLO」來做簡寫。可是,由於在香港成立採購公司時誤將C寫成Q,最後將錯就錯統一使用了「UNIQLO」。嘗試求證,但在他們的網頁找不到相關資料,因此不知此說是否正確。

最近經過他們位於銅鑼灣的旗艦店,初時心想,每間店舖所賣的東西和裝修都是一樣,沒有甚麼好看頭。豈料進店後才知道自己錯了。店內樓高三層而且面積龐大,地下樓層還設有一個專區,專賣旗下某品牌的T裇和汗衫。裝飾也很特別,每款衣服都裝裱在牆上的玻璃飾櫃內,煞是好看。

坦白講,UNIQLO的產品說不上質料上乘,但勝在價錢平,款式多而且簡約。留意到一點,他們最特別之處在於「顧客年齡層」,在店內不單會看到年輕男女在光顧,而且還經常看到小朋友,中年人和長者幫襯,這種情況在其他時裝店很少見到的。

對他們的經營方式十分感興趣,當得悉其母公司迅銷(6288)以預託證券形式來港上市,於是第一時間找來上市文件看看。不知事有湊巧還是瓜瓜運氣佳,每次翻看日本企業的財務報表,都會發現「四捨五入」的問題。迅銷也不例外,當翻閱刊印在第5頁的綜合收益表時,第三行「毛利」的數值已有此問題,如2011年的淨銷售額是8,203.49億(日圓,下同),銷售成本是3,945.81億圓,兩者相減得出來的毛利應是4,257.68億圓吧?可是刊印出來卻是4,257.67億圓。由於毛利排在損益表前列,往下其他項目自然也有相同問題。若按照文件中的收入和開支去計算,該年的收入淨額是543.54億圓,與刊印出來的543.57億圓有些微差別。

雖然在上市文件第42頁中以作出聲明,指文件中列出的總數與各數額總如有差異,乃是約整所致。或許有人認為這是小問題,做人何必太過苛刻,但以會計師的角度去看,就給別人不夠嚴謹的印象。再者,此問題對報表使用者也很麻煩,瓜瓜習慣先將所有數字輸入Excel,然後做分析,若計算結果與刊印不同,就要花些時間去確定和調整。

說對UNIQLO有興趣,最想知道是他們「去貨」如何快。其實早已聽聞他們的存貨周轉期很短,而且公司又叫Fast Retailing,開宗名義說要做「迅銷」,想必不會令人失望。可惜未見上市文件披露具體數字,唯有自己動手算算看。截至2012年8月底和2013年8月底,迅銷的存貨分別有989.63億圓和1,666.54億圓,兩者相除後得出的1,328.09億圓,就是年內的平均存貨,將此數除以2013年度的5,789.92億圓銷售成本再乘以365天,計算出來的存貨周轉期就是84天。看看其他服裝零售企業,於2013年至2014年度上半年,利邦控股(891)的存貨周轉期是352天,I.T(999)是181天,思捷環球(330)是91天,佐丹奴國際(709)也要87天。相比起來,迅銷的確較快。

依樣畫葫蘆地計算,2012年度的存貨周轉期是77天。換言之,2013年度的周轉期增加了7天。為甚麼?雖然上市文件未有提及,但相信與存貨水平大幅增加有關。按文件披露,由於全年供應的基本產品範圍擴闊,包括牛仔褲、長袖T恤及運動衫等全年合用產品,加上海外UNIQLO店舖數量增加,以及店舖裝潢及室內設計升級,使更多產品可作陳列,導致存貨增加68.4%。

截至去年8月底,迅銷的店舖數目有2,449間,存貨則有1,666.54億圓,將兩者相除,每間店舖的平均存貨額是6,805萬圓,與2012年度的4,453.8萬圓相比增加了52.8%。

店舖存貨能夠增加,相信和面積擴大有關。按上市文件提供的數字計算,於2013年,每間店舖的平均面積是566.5方米,較2012年的526.7方米增加了7.6%。此外,店舖每方米的存貨金額於2012年只是8.46萬圓,到了去年急升42.1%至12萬圓。換句話說,不單店舖面積加大了,而且每方米能展示更多產品,看來他們在改善店舖設計方面下了不少功夫。

對UNIQLO還有幾方面感興趣,留待下篇再續。

文章來源:am730 2014-03-13

&&&&&&&&

沒有留言:

LinkWithin

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