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3日星期四

iEconomy

早前寫了兩篇關於蘋果公司的文章,這篇想講一下他們對經濟的影響。先旨聲明,瓜瓜並不是蘋果教徒,而且對潮流電子產品有點抗拒,覺得新產品推出得太多太快,就像被熱捧的iPhone,新款應市不久就有更新的型號推出,而且銷售手法又以「擠牙膏」方式,企圖去製造供求緊張,令人感到不買就是蝕底。

自己是那種比較講實際的人,買回來的電子產品大多數按需要而買,所以一直以來都未擁有過蘋果產品。不過,身邊就有不少朋友使用,而且在街上不時都見到上了年紀,但衣著打扮不似追求時尚的人也用。我甚至見過一位80歲的老人家用iPad打遊戲,而且玩得不亦樂乎。

「真是很好用嗎?」就因為心中這個問題,我買了人生第一部蘋果產品-iPad。用過後發覺真是很方便,介面設計簡單易用,熒幕可隨意放大縮小,瀏覽速度又快,加上外殼設計簡約有型,難怪大受歡迎。

最令我欣喜的,莫過於其應用程式iTunes U,在那裡可以足不出戶就能飽覽各種知識。未有iPad前,在家時都是「坐定定」通過手提電腦上網,現在有了iPad,則「攤」在沙發,或半卧在牀來上網。

除親身體驗到iPad的好處外,也發現它對經濟的影響。首先,將它接駁到互聯網世界很重要,否則不能發揮其應有功能。向網絡供應商購買一個最平的98元月費計劃,一年總計是1,176元。

之後發現還要添置些配件,例如原裝電源線不夠長,以45元買了一條3米長的,iPad面積大容易刮花,保護殼和熒幕保護貼就少不了,前者388元,後者150元,單是這些基本配置就合共盛惠1,759元。

iPad儲存容量夠大,可擺放大量好歌曲和好電影,買個稍為好一點的耳筒或者揚聲器,便宜的500元左右,有要求的3,000元至5,000元少不了,高級的就由5,000元至11,000元不等。換句話說,每賣出一部iPad,幾百以至上萬元的商機隨之而來。

蘋果公司於美國上市,和其他於當地上市的美國本土公司一樣,每個季度都需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一份季度報告(Form 10-Q),及每年提交一份年報(Form 10-K),當中內容及格式都有嚴格規定,而且提交也有期限,大型機構的季度報告要在40天內,年報則需要在60天內。

根據他們最新公布的年報顯示,iPad於2010年年中推出至今,在短短的兩年半,已經賣出共9,816萬部。假設用家只為每部iPad配置保護殼和熒幕貼,以65美元(約500港元)來推算,營業額已是64億美元,就算只有半數iPad做這些配置,營業額也有32億美元。

另外,在上一篇文章也提及過,蘋果數位媒體的銷售額也很可觀,2011年iTunes Store,App Stores和iBookstore的銷售金額合共63億美元,2012年更加高達85億美元,增長達35%,實在商機無限。

iPhone5於去年9月推出,當時已有經濟學家預計,其銷售足以帶動美國去年度第四季GDP上升0.33%。但是,GDP上升不代表經濟會有實際改善,若蘋果將利潤留下,不作投資或者不派息也是沒用的。

不過,從iPad的例子所見,iPhone5誘發的商機應該能令很多人受惠。雖然蘋果最新的年報沒有透露iPhone5的銷量,但過去3年,所有iPhone型號共賣出2.4億部,對經濟有多大推動可想而知。雖說iPhone5對經濟有利,但是否只是浪費式消費?由第一代iPhone於07年6月推出至今的5年零6個月,iPhone已推出6個型號,平均每11個月就推出新款。

世人大部分都是貪新忘舊,舊型號將會淘汰而遭棄置。雖然舊機可回收,並且可拆卸某些零件重用,但根據一項環保調查發現,只有10%舊機能夠回收。另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的調查顯示,手機平均壽命只有18個月。

假設2010年賣出的3,999萬部iPhone將要更換,意味只有400萬部會循環再用,其餘3,599萬部將會變成電子垃圾,還有因型號轉換,將會引致大量配件銷毀,不說別的,單看舊型號的手機保護殼,浪費之大無法想像。

再宏觀一點看,不單iPhone5,還有其他不斷推陳出新的手機品牌呢?這樣的浪費式消費,真是我們想要的嗎?

文章來源:AM730 2013-01-03

&&&&&&&&

2 則留言:

seikomatic 說...

俺部無得撈啦近期接收同電池都強差人意,正在考慮智能定低能手機,拔用過艾真系差點逼到瘋,幾寸要上網打字mouthTwindow。轆都嫌細,劈又嫌重.............最大問題系見到人人埋頭督機,玩埋d低B遊戲,個腦靜落泥一刻無唔得就火滾。比隻眼望下週圍,用個心去領略下當下。思考下聽日同明天,否則轉頭比車車死,石屎dup死都仲上緊facebook。

bittermelon 說...

Seikomatic,若你唔多用手機上網的話,普通手機其實也不錯的 ^_^

LinkWithin

Blog Widget by LinkWithin